(图)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

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屆“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是人類在20世紀末確定的一個節日。 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商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於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 1977年召開的“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 背景

世界水日的確立,是有背景的:一切社會和經濟活動都極大地依賴淡水的供應量和質量,但人們並未普遍認識到水資源開發對提高經濟生產力、改善社會福利所起的作用;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許多國家將陷入缺水的困境,經濟發展將受到限制;推動水的保護和持續性管理需要地方、全國、地區間、國際間的公眾意識。

 

世界水日- 歷屆主題

(图)世界水日 共享跨界水世界水日共享跨界水

1995年的主題是:“ 婦女 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 的主題是:“為乾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 的主題是:“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 的主題是:“ 地下水 --看不見的資源”(ground water -- 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 的主題是:“我們(人類)永遠生活在缺水狀態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 的主題是:“衛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 的主題是:“ 21世紀 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 的主題是:“水與發展”(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 的主題是:“水——人類的未來 ”(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 的主題是:“水與災害 ”(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 的主題是:“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 的主題是:“水與文化 ”(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 的主題是:“水利發展與 和諧 社會”

2008年 的主題是:“涉水 衛生 ”

2009年的主題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機遇”

2010年的主題是:"保障清潔水源,創造健康世界"(Clean water for a healthy world)

2011年主題是:“城市用水:應對都市化挑戰”(Water for cities: responding to the urban challenge)。   

 

世界水日- 地球之液

世界銀行官員克勞迪婭·薩多夫指出:“水問題是一個國家在實現經濟增長方面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而聯合國提供的有關數據卻讓人並不樂觀:目前全世界有11億人得不到干淨的水,每天大約有6000名兒童死於不衛生的水和不合格的衛生及清潔條件所引起的疾病,這相當於每天有20架大型客機墜毀。發展中國家中,不衛生的水和不清潔的環境成為人們患病的主要原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發言人今年年初說:“全世界半數的學校缺乏安全的飲用水和清潔的廁所等最基本的衛生條件。”水資源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和政治問題。 由於生命之液枯竭,全球的“環境難民”數量不斷增加。 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全世界有3/4的 農民 和1/5的 城市 人口全年得不到足夠的生活淡水,因水而被迫背井離鄉的人已超過因戰亂出逃的難民。 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與鄰國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國家裡,由於水資源供應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區已經出現緊張形勢。 水資源之爭已成為地區或全球性衝突的潛在根源和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解決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是一場全球性的運動。 尋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水資源、提高人們節水意識、開發循環利用新技術、增強國際合作等等至關重要的工作,都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參與。 而保護水資源和整個環境保護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警告說,全球變暖正在導致喜馬拉雅 冰川迅速後退,令數以億計的依靠冰川融水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人面臨水短缺的威脅 。 令人欣喜的是,全世界已經就拯救生命之液達成了共識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 國際水協與北京清水同盟等機構在北京發表清水宣言:"珍惜水資源,讓她更清漣。”
拯救地球生命之液,時不我待。

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這個日子我們應該抽時間思考:10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清潔用水;每個月因飲用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和印度洋海嘯的死難者一樣多。 儘管如此,這些人的不幸幾乎沒有得到一場自然災害所能引起的關注。

水對西方人而言是理所應得的尋常之物,而一個蘇丹人平均每天要花1/3的時間去取當日定量配給的水。 一個歐洲人每天用水約135升,而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居民通常每天只有10升水可供使用。 在亞洲和非洲,傳統上由婦女負責為家人汲水。 她們平均要走6公里才能到達附近的河流。 如果獨自沒法運足夠的水回家,孩子就來幫忙——他們把時間花在打水上,而不是上學讀書。

紅十字會開展了大規模 援助項目:在住房附近打了水井,修繕並新建了廁所 ,讓村民明白衛生習慣對於健康的重要性。學校可以重新開課了。 學童現在甚至穿上了乾淨的校服。 贊比亞紅十字會志願者 為這個項目出了力,明年它將擴大實施範圍。 長期缺水和缺乏污水處理設施也是製約窮國發展的一大障礙健康則是推動經濟良好運行的發動機。 為減輕人們的痛苦,支持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水這個課題必須更多地得到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的關注。國際紅十字會 聯合會打算利用其在提供清潔水和創建衛生環境方面的經驗,於2005年2月24日通過了一項10年計劃,旨在到2015年前將無法得到清潔水的人數減半。

 

(图)“生命之水”十年国际行动

 

在 2003年 12月23日 的58/217號決議中,大會宣布從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開始,2005年至2015年為“生命之水”國際行動十年。

資料來源:世界水日-互動百科

其實大家都知道要省水,只是在了解世界水日的背景後,會更激起我們守護水源的意志力,讓這個城市享有一個美好的水生活,這種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省水行動需要大家都落時於生活中。再看看世界各國的省水行動。 

美國

美國水費非常便宜,普通人家每月的水費甚至低於中等工資收入者一個小時的工資,但人們把節水看成是一種修養,是個人素質的表現 家庭中人們有意識地防止浪費水,公共場所如車站、機場、政府辦公大樓等幾乎看不到任何用水的地方有漏水現象。 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多數都是紅外線自動控制的。

美國人愛管“閒事”,如果有水管漏水,立刻會有人向有關部門打電話反映。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聖彼得堡是一個不向周圍的河湖排放污水的大城市。 它的廢水全部實現循環利用。 這個城市有兩套配水管道系統,一套送供飲用的新鮮淡水,另一套輸送處理過的廢水,供澆灌草坪等雜用。 後一種水價只有清潔水的30%,還節省了化肥的費用。

盛夏缺水時,華盛頓市就出台過臨時法律,禁止人們在某一時間段內給自家草坪澆水,一旦發現立即罰款。美國洛杉磯市長為了宣傳節水,曾動員100人作節水報告188次,並讓7萬名中學生看節水電影。紐約市長在1981年水源緊張時別開生面地發出一個特別的號召:委派全市兒童都擔任紐約市的“副市長”,協助市長監督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節約用水。美國推出的免沖洗小便器,是一種不用水、無臭味的廁所用器具,其實僅僅是在小便器一端加個特殊的“存水彎”裝置,但是因為經濟、衛生,節水有效,所以還頗受歡迎。

澳大利亞

為加強對水的有效利用,澳大利亞政府對農業用水實行許可製度,對整個盆地的水資源實行總量控制,全流域120億立方米的水,每年使用量不得超過100億立方米。 農民只有申請到用水許可證,才能“量水種地”。居民們更換節水水龍頭與淋浴噴頭、小容量抽水馬桶水箱,安裝流量調節器與生活用水處理系統,將洗澡、洗衣等生活用水回收再利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日前還宣布,將強制實行永久性節水措施。此外,澳大利亞將遍布全國的1.6萬千米開放式輸水渠道改為封閉式輸水管道,每年減少水資源蒸發與滲漏930億升。

韓國

 “愛水就是愛國”,在韓國以節水為目的的宣傳教育活動如火如荼。 政府聘請專家、學者講解有關水的知識和在生產、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有效辦法,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參加“清理水庫活動”。在開展節水教育的同時,韓國還通過輿論曝光等方式監督破壞環境和污染水源的行為。 富貴人家在風景秀麗的湖邊修建別墅的消息一經曝光,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一些部門在水源上游掩埋工業垃圾的事一旦被揭露出來,各大報紙和電台、電視台就會在醒目的欄目進行報導。

日本

我們知道,“六一”是國際​​兒童節,但在日本還是“節水日”。 節水事關子孫後代,要從娃娃抓起。 在許多用品上都有宣傳的標誌。 例如,學生使用的鉛筆、尺子上印有“節約用水”,家庭主婦用的圍裙上也帶節水標記。 小學四年級課本裡,有水的知識和節水內容,中學課本裡介紹大量的“水和人的生活”資料。 國家專門還為兒童拍攝了節水的電影。

日本東京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水道紀念館”。 這裡展示了東京周圍環境,包括河道水源地、淨水場的大模型,讓人一目了然知道水的來之不易。日本的節水設備非常普及,一半以上的辦公樓裡都裝有內循環水管系統,家庭節水設備的普及率也很高,自來水經過兩次甚至三次使用之後才排入下水道日本的廁所也很注意節約用水,而且差不多都是使用再生水,大多是工廠廢水循環利用。

以色列

地處半沙漠的以色列,從1948年開始大力進行節水農業,制定和實施了嚴格的法規,採用管道輸水,通過自動化的滴灌系統,保證供給農作物適時、適量的水和精確的肥料,以色列農民比喻為“用茶勺餵莊稼”以色列在水處理的技術和理念上始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以色列目前的污水回收利用率是75%,同時,全球一半的海水淡化市場被以色列公司佔據。 拿以色列一家企業的產品為例,看起來只是一個簡單的方形塑料盤子,但實際上是特殊材料製成的集水裝置,這種盤子在以色列沙漠地區一晚上收集的露水能達3升之多。

埃及

在埃及,80%的水用於農業生產,種植的水稻大部分用於出口。 為節水,埃及政府決定開始減少水稻種植,因為如果種植同樣面積的玉米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水量。 此外還要縮小甘蔗種植,改為種植甜菜,同樣面積的甜菜只需1/3的水。除此之外,埃及最近決定用經過處理的城市污水建設10個人工森林,一改過去在城郊種植蔬菜和糧食的做法。

德國

德國製定了嚴格的法律,要求對污水進行治理,同時還要求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 新建或改建開發區必須考慮雨水利用系統,適宜建設綠地的建築屋頂全部建成“綠頂”以蓄積雨水,不宜建設綠地的屋頂或者“綠頂”消化不了的剩餘雨水,通過雨漏管道進入地下總蓄水池,與地面人工湖與水景觀相連,形成雨水循環系統。

英國

英國環境署發起了一項名為“水需求管理”的計劃,定時免費向公眾提供節水信息。“要節水,首先要知道使用了多少水”是英國環境署經常提及的一句節水口號。

據數據顯示,家庭消耗了英國水資源的30%,因此每個家庭對節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方說,刷牙的時候不將水龍頭擰緊,每分鐘最多會浪費5升水。 但如果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成人在刷牙時都擰緊水龍頭,每天就能夠節約18萬噸水,足夠為50萬戶家庭供水 英國環境署還設立了“節水獎”,以表彰對節約水資源作出特殊貢獻的組織。

世界各國的節水手段和舉措真可謂五彩繽紛,但不難看出,最為重要和關鍵的卻是“節約”意識。 當然,“節約”不是讓人們少用水,而是要人們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更科學地管理水資源,從而使國家和社會踏上一條“節水發展”的道路。

資料來源:世界各國節水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和諧生活有機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